主页 > 名句 > 张俞的名句 > 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。

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。

出自宋代张俞的《蚕妇

昨日入城市,归来泪满巾。

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。

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。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一个住在乡下以【yǐ】养蚕为生的妇女【nǚ】,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【cán】丝。回来的时候【hòu】,她却是【shì】泪流不【bú】断,伤心的泪【lèi】水【shuǐ】甚【shèn】至把手巾【jīn】都浸湿了。

因【yīn】为【wéi】她在都市中看到,全身穿【chuān】着美【měi】丽的丝绸【chóu】衣服的【de】人,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!

注释

 蚕【cán】妇:养【yǎng】蚕的妇女。蚕,一种【zhǒng】昆虫,吐出的【de】丝【sī】是重要的【de】纺织原料,主要用【yòng】来纺织【zhī】绸缎。

市: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。这里是指卖出蚕丝。

巾: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。

遍身:全身上下。罗绮:丝【sī】织品的统【tǒng】称。罗,素淡颜色或【huò】者质地较稀的丝【sī】织品。绮,有花纹或者【zhě】图【tú】案【àn】的丝织品。在诗中,指丝绸做的衣服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田【tián】国钰.《中学生古【gǔ】诗文助读》:东北师范大学【xué】出版社,1987年:18

创作背景

  此诗【shī】写在北宋时期,充满了对当时社【shè】会的讽刺和【hé】批【pī】判【pàn】。在当时的封建朝廷,人民【mín】生活痛苦【kǔ】难言【yán】。诗人在此时描写了【le】一位整日【rì】辛苦劳【láo】作,不经常【cháng】进【jìn】城,一直在贫穷【qióng】的乡下以养【yǎng】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【fù】女的【de】遭遇。

鉴赏

  诗首两句写蚕【cán】妇的伤感。妇人【rén】昨天进城里去卖丝,回来的时【shí】候却【què】是痛哭流泪。“泪【lèi】满【mǎn】巾”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【shēn】。诗人用朴素的语【yǔ】言无【wú】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。通【tōng】过对一个蚕妇经【jīng】历【lì】与感受【shòu】的【de】叙写,表达了对下层劳【láo】动人民【mín】处境的深刻【kè】同情【qíng】。诗【shī】中不着一字议【yì】论,却无声地【dì】控诉【sù】了以【yǐ】养蚕为生、深居僻乡的劳动妇【fù】女这一形象。蚕妇初次进城,竟发现了自【zì】己贫困终生的根源,难怪【guài】她要悲【bēi】伤,要痛【tòng】哭流【liú】泪了。那【nà】位蚕妇的神态【tài】、见闻、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、有【yǒu】血有肉,就以这么一个【gè】生活细节,来【lái】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,立意深刻【kè】,构思【sī】巧【qiǎo】妙,显【xiǎn】示了诗人对生活的【de】敏【mǐn】锐【ruì】洞察【chá】力和【hé】高度【dù】概括力。

  后两句揭【jiē】示蚕妇是因【yīn】为有【yǒu】感【gǎn】于获而不劳、劳而不获【huò】的【de】不合理【lǐ】社会现实而【ér】伤感。蚕妇之所以会痛哭【kū】流泪,是因为她看到,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【rén】,都是有权有势【shì】的【de】富人。像【xiàng】她一样【yàng】的劳动人民【mín】,即使养一辈子蚕,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【de】丝绸衣服的。诗【shī】人用【yòng】明【míng】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,揭露【lù】统【tǒng】治者【zhě】不劳【láo】而获的不合理现实,极【jí】有说服【fú】力。

  这是【shì】一首言简【jiǎn】意赅【gāi】的讽喻诗,诗【shī】人借养蚕妇女的【de】所见所感,把养蚕人【rén】衣不蔽体,不【bú】养蚕人却穿着【zhe】满身【shēn】绸缎加以对比,深【shēn】刻【kè】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【dòng】人民【mín】的劳动成果【guǒ】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。诗中反映了劳【láo】动人民生活的悲苦【kǔ】,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【qíng】,对不劳而获的【de】剥削阶【jiē】级的愤恨【hèn】,以【yǐ】及对整个封建【jiàn】社会【huì】的控诉和鞭挞。

张俞简介

宋代·张俞的简介

张俞(《宋【sòng】史》作张愈),生卒年不【bú】详,北宋文学家。字少愚,又字才叔,号白云【yún】先生,益州郫(今四川郫县)人,祖籍【jí】河东【dōng】(今山西)。屡举【jǔ】不【bú】第【dì】,因荐除秘书省校书郎【láng】,愿以授【shòu】父而自隐【yǐn】于家。文【wén】彦博治蜀【shǔ】,为筑室青【qīng】城山白云溪。著有《白云集》,已佚。

...〔 的诗(25篇)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