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佚名的诗 > 小雅·鹤鸣

小雅·鹤鸣

[]:佚名

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野。鱼【yú】潜在渊,或【huò】在于渚。乐【lè】彼之【zhī】园,爰有树【shù】檀,其下维【wéi】萚。它山之石,可以为错【cuò】。

鹤鸣于九皋,声闻【wén】于天。鱼在于渚,或潜在渊。乐彼【bǐ】之【zhī】园【yuán】,爰有树檀,其【qí】下维榖。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【yù】。

小雅·鹤鸣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幽幽沼泽仙【xiān】鹤鸣,声传四野真亮清。深深【shēn】渊潭游鱼潜,有时浮到渚边停。在那园【yuán】中真快【kuài】乐,檀【tán】树高高有浓【nóng】荫【yīn】,下面灌木叶凋零。他方山上有佳石,可以【yǐ】用来磨玉英【yīng】。

幽幽沼泽仙鹤唳,鸣声响亮上云天。浅【qiǎn】浅渚滩【tān】游鱼浮,有时潜入渊【yuān】潭嬉【xī】。在那【nà】园中真【zhēn】快乐,檀树高高枝叶【yè】密,下面楮树矮又细【xì】。他方山【shān】上有佳石,可以用来【lái】琢玉【yù】器。

注释

九皋:皋,沼泽地。九:虚数,言沼泽之多。

渊:深水,潭。

渚:水中小洲,此处当指水滩。

爰(yuán):于是。檀(tán):古【gǔ】书中称檀的【de】木很多,时无【wú】定指。常【cháng】指豆科的黄檀【tán】,紫檀。

萚(tuò):酸枣一类的灌木。一说“萚”乃枯落的枝叶。

“它山”二【èr】句:利用其【qí】它【tā】山上的【de】石头可以错琢器【qì】物。错:砺石,可以打磨玉器。

榖(gǔ):树木名,即楮树,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。

攻【gōng】玉【yù】:谓将玉石琢磨成器。朱熹《诗【shī】集传》:“两【liǎng】玉相磨不可以成器,以石【shí】磨之,然后玉之为【wéi】器,得【dé】以成焉。”

参考资料:

1、姜亮【liàng】夫【fū】 等 .先秦诗鉴赏辞典 .上【shàng】海 :上海辞书出版【bǎn】社 ,1998 :372-374 .

小雅·鹤鸣创作背景

  对于此【cǐ】诗的背【bèi】景,历代学【xué】者有不同的说法。宋代朱【zhū】熹【xī】《诗【shī】集传》则认【rèn】为这是一篇意【yì】在劝【quàn】人【rén】为善的作品【pǐn】。方【fāng】玉润认为此诗是“讽【fěng】宣王求贤山林也”。今人【rén】程俊英认为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【yù】的【de】手法,抒发招致【zhì】人才为国【guó】所用的主张的诗【shī】,亦可称为‘招隐诗’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372-374

2、王秀【xiù】梅 译注.诗经(下【xià】):雅颂.北京:中华【huá】书局,2015:395-397

小雅·鹤鸣鉴赏

  此诗共二章,每章九【jiǔ】句。前后两【liǎng】章共用了四【sì】个比喻,语言也相似,只是押韵不【bú】同。关于诗的主题,有【yǒu】几【jǐ】种不同的说法。《毛诗序》认【rèn】为是“诲(周)宣王也”,郑笺补充说:“诲,教也,教【jiāo】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。”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【jí】疏》举例证【zhèng】明鲁诗、齐诗【shī】、韩诗都与毛【máo】诗【shī】观点一致【zhì】。到【dào】了宋代朱熹【xī】《诗【shī】集【jí】传》则说:“此诗【shī】之【zhī】作【zuò】,不可知其所【suǒ】由,然必【bì】陈【chén】善纳诲之【zhī】辞【cí】也。”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【rén】为【wéi】善的作【zuò】品。今人程俊英在《诗【shī】经译注》祖毛、郑【zhèng】旧【jiù】说而加以发【fā】展,说:“这【zhè】是一首通篇【piān】用借喻【yù】的手【shǒu】法,抒发招【zhāo】致人才【cái】为国所【suǒ】用的【de】主张的诗,亦可称为【wéi】‘招隐诗’。”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【rén】所理解。

  先谈朱熹【xī】的说法。他分【fèn】析【xī】第【dì】一章说:“盖鹤【hè】鸣于九皋,而声【shēng】闻于野,言诚之不可【kě】揜【yǎn】(掩【yǎn】)也;鱼潜在渊,而或在【zài】于渚,言理之无定在也;园【yuán】有树檀,而其下维萚,言爱当知其恶也;他山之石,而可以【yǐ】为【wéi】错,言憎当知其善也。由是四者【zhě】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,天【tiān】下之【zhī】理,其庶几乎?”他将诗中四【sì】个【gè】比喻【yù】,概括为四种思【sī】想:即诚、理、爱【ài】、憎。并认【rèn】为【wéi】从这【zhè】四者引申出去,可以【yǐ】作为“天下之【zhī】理【lǐ】”——即【jí】普遍【biàn】真理。他的说法【fǎ】看起来很辩证,都【dōu】是用发展【zhǎn】的变化【huà】的观点分析问题【tí】,而且兼顾一【yī】个问题的两个方面;然而他【tā】却是用程朱理学来说诗【shī】,这一点从他对第二章的【de】解释中看得更加清【qīng】楚。

  《诗集传》释第二章结句引程子曰【yuē】:“玉【yù】之【zhī】温润【rùn】,天下之至美【měi】也。石之粗厉,天下之【zhī】至恶也。然两玉【yù】相磨【mó】,不可以成器【qì】,以石磨【mó】之【zhī】,然后【hòu】玉之为器,得以【yǐ】成焉【yān】。犹君子之与小人【rén】处【chù】也,横逆侵加【jiā】,然后【hòu】修省畏避,动心忍性,增益预防,而义理生【shēng】焉,道理成焉。”程子【zǐ】说诗与【yǔ】朱子说诗,如出一辙【zhé】,皆为引【yǐn】申之词。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【yù】”,就字【zì】面而言,就是【shì】另一座【zuò】山上的石头,可以用来磨制玉器,今人也常常引以为喻。然而是否为诗的本义呢【ne】,似乎【hū】很难【nán】说。

  再谈今人程俊英【yīng】关于此诗的解释。程先生在《诗经译注》中说:“诗中以【yǐ】鹤比隐居的贤【xián】人。”“诗人以鱼在【zài】渊在渚,比贤人【rén】隐居或出仕。”“园,花园【yuán】。隐喻国家。”“树檀,檀树【shù】,比【bǐ】贤人。”“萚,枯落的枝叶,比【bǐ】小人。”“它山之石【shí】,指别国的贤人。”“毛【máo】传【chuán】:‘榖【gǔ】,恶木【mù】也。’喻小人。”她从“招隐诗”这一主【zhǔ】题出发,将诗【shī】中【zhōng】所有比喻【yù】都一【yī】一与人事【shì】挂钩【gōu】,虽【suī】不无牵强附会,倒也自【zì】成一说。

  其实,就诗论诗,不妨认为这是【shì】一首即景抒情【qíng】小诗。在广袤【mào】的荒野里【lǐ】,诗人听【tīng】到鹤【hè】鸣之声【shēng】,震动四【sì】野,高【gāo】入云霄;然【rán】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,一【yī】会【huì】儿又跃上【shàng】滩头。再向前看,只见【jiàn】一座园林,长着高大的【de】檀树,檀树之下,堆着一层枯枝败【bài】叶。园林近旁,又有一座怪石【shí】嶙【lín】峋的【de】山峰,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,可以【yǐ】取【qǔ】作磨砺【lì】玉器的工【gōng】具。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,写到【dào】心【xīn】中所感【gǎn】所思,一条意脉贯串全篇,结【jié】构【gòu】十分【fèn】完整,从而形成【chéng】一幅远古诗【shī】人漫游荒野的图画。这【zhè】幅图画中有色有【yǒu】声,有情【qíng】有景【jǐng】,因而【ér】也充满了诗意,读之不【bú】免【miǎn】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。如此读诗,读者【zhě】便会受到诗的艺术【shù】感【gǎn】染【rǎn】,产【chǎn】生【shēng】无穷兴【xìng】趣。若刻【kè】意求深,强作解人,未【wèi】免有【yǒu】高深莫测【cè】之感。

佚名简介

唐代·佚名的简介

...〔 ► 佚名的诗(421篇)

猜你喜欢

送苏监生复还家

谢晋

才辞东观入成均【jun1】,又见治装去谒亲。为客情怀如昨日,到【dào】京才【cái】学胜他人【rén】。

归迟莫【mò】讶缝【féng】衣旧【jiù】,志遂应当戏綵新【xīn】。想是今年除夜酒,团栾【luán】坐【zuò】待故园春。

访采石臻山主不遇 其二

宋代李之仪

十年【nián】采石【shí】寄漂蓬,广济虽名寺亦空。将为新来【lái】有消息,依前山不结【jié】蓬笼。

折桂新亭

宋代钱闻诗

面对三江背五峰,一亭屹屹睨其中。

蓬莱弱水眼前是,不必思航大海东。

忍野八海咏怀

熊盛元

海底鱼【yú】游乐未央【yāng】,此【cǐ】身何啻在濠梁?遥闻尺八箫【xiāo】声【shēng】起,牵【qiān】得乡愁尔许长。

邵平

宋代王安石

天下纷纷未一家,贩缯屠狗尚雄夸。

东陵岂是无能者,独傍青门手种瓜。

奉和乐道

宋代韩维

昔闻有客荐扬雄,清世文章又见公。

奏赋独高天下士,辞荣远继古人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