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孟子及其弟子的诗 > 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

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

[]:孟子及其弟子

  天时不如【rú】地利,地利【lì】不【bú】如人和。三里【lǐ】之城,七【qī】里之郭,环而攻之而不胜。夫环而攻之,必有得【dé】天时者矣,然而【ér】不胜者,是天时不如地利【lì】也。城非【fēi】不高也【yě】,池非【fēi】不深也,兵革非不坚利也【yě】,米粟非不多也,委而去【qù】之,是地利不【bú】如人和也。

  故曰,域【yù】民不以【yǐ】封【fēng】疆之界【jiè】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【zhī】利【lì】。得道【dào】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【zhì】,亲戚畔之。多助【zhù】之至【zhì】,天下顺【shùn】之【zhī】。以天下之所【suǒ】顺,攻亲戚之所畔【pàn】,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

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  有利于【yú】作战【zhàn】的天气、时令,比【bǐ】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;有【yǒu】利【lì】于【yú】作战的地理形势,比不上作战中的【de】人【rén】心【xīn】所向、内部团结。

比如【rú】一座【zuò】)方圆三里的小城,只有方【fāng】圆【yuán】七里【lǐ】的外城,四面【miàn】包围起来【lái】攻打【dǎ】它,却不能取胜。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【shì】攻城,一定是得【dé】到有【yǒu】利于作战的天气、时令了,可是不能取【qǔ】胜,这是【shì】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【tiān】气【qì】、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【xíng】势【shì】呀。

城墙并不是不【bú】高啊,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,武【wǔ】器装备也【yě】并不是不精【jīng】良,粮【liáng】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,但是,守【shǒu】城一方还是弃城【chéng】而逃,这【zhè】是因为作【zuò】战的地理形【xíng】势再好),也比不【bú】上人心所【suǒ】向、内【nèi】部【bù】团结啊。

  所【suǒ】以说,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【bié】的地方去,不能【néng】靠划定的边疆的【de】界【jiè】限,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【xiǎn】要,震慑天下不能【néng】靠武【wǔ】力的【de】强大。能行“仁政”的【de】君王,帮【bāng】助【zhù】支持【chí】他【tā】的人就多,不施行“仁政”的君【jun1】主,支【zhī】持帮助他的人【rén】就少。支持帮助他的人少【shǎo】到了极点,连内外亲属也【yě】会【huì】背叛他;支持【chí】帮【bāng】助他的人多到了极【jí】点,天下所有人都【dōu】会【huì】归【guī】顺他。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,去攻打那【nà】连亲属【shǔ】都反对背叛【pàn】的君【jun1】王,所以,君子要【yào】么【me】不战斗,如果)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。

注释

天时:包括时令、气候,乃至政治形势等非人力所能及的条件。

地利: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。

人和:指作战中的人心有所向,内部团结。

三【sān】里之【zhī】城【chéng】:方圆三里的内城。城:内城。 城非【fēi】不高也:城墙并【bìng】不【bú】是不高啊。

郭:外城。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。

环:围。

之:代这座城

而:连词表转折。

夫:句首发语词,不译。

而:连词表递进。

是:这。

也:表判断语气,“是”。

非:不是。

池:护城河。

兵革:泛指武器装备。兵,武器;革,甲胄,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。

坚利:精良。坚,坚固。利,锋利。

米粟:粮食。

多:充足。

委:放弃。

而:连词表顺承。

去:离开。

之:代词,代“城”。

故:所以。

域:这里用作动词,是限制的意思。

以:凭借。

封疆之界:划定的边疆界线。封,划定。疆,边疆。界,界限。

固:巩固。

国:国防。

山溪:山河。

险:险要。

威:震慑,树立威望。

得道者【zhě】:实【shí】施“仁政【zhèng】”的君主【zhǔ】。者,……的人【rén】,此处特【tè】指君主。道,正义。下同。

失道者:不实施“仁政”的君主。

寡:少。

之至:到达极点。

畔:通“叛”,背叛。

顺:归顺,服从

以:凭借。

之: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。

故:所以。

有:要么,或者。

固国不以山溪之险: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。

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: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。

亲戚:内外亲属,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

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鉴赏

  中【zhōng】心论点即【jí】篇【piān】首【shǒu】两句【jù】。孟子提出三个概念:天【tiān】时【shí】、地利、人和,并将这三者加【jiā】以比较,层层推进。用两【liǎng】个“不如”强调了“人和”的重要性【xìng】,同时反【fǎn】映孟子【zǐ】所说的“仁政”。三者【zhě】之【zhī】间的比较,实质上【shàng】是重在前者与【yǔ】后者的比较【jiào】,强调指出各【gè】种客【kè】观及诸多因【yīn】素在战争中都【dōu】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【jiàn】及“人【rén】和”的因素,决定战争【zhēng】胜负【fù】的【de】是人而不【bú】是【shì】物。在比较中立论,给人的【de】印象极其深刻。句式相【xiàng】同,语气十分肯定,斩钉截【jié】铁【tiě】,不容置疑。

  二【èr】三两段围绕中心论点,连用两【liǎng】个论据【jù】进【jìn】一步论证【zhèng】,运用否【fǒu】定排【pái】比句式【shì】。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【zǐ】阐明“天【tiān】时不如地利”,区区小城,四面受围而不能克,即【jí】使有【yǒu】得【dé】“天时”者【zhě】也不能胜,旨在说明“地【dì】利”重于天时;第3段同样选【xuǎn】取攻战的例子【zǐ】,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“地利”的情况下——“城非不【bú】高【gāo】”“池非不深”“兵革非【fēi】不坚利【lì】”“米粟非不【bú】多【duō】”,但有【yǒu】人却【què】弃城而逃【táo】,因【yīn】为“地利”亦难比“人和”。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,而是泛指,即除特殊情况外,一般如此。因而【ér】使【shǐ】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【hé】一定的说【shuō】服【fú】力。

  以上【shàng】三段,论证了“天时不如地【dì】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的这一观点【diǎn】。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三段论【lùn】述的【de】基础【chǔ】上进一【yī】步阐发,将论点【diǎn】的范围由战【zhàn】争推及到治国,从而全面体现孟子【zǐ】的政治【zhì】主张,使文章更具有普【pǔ】遍意【yì】义。其次,“得道”实际上【shàng】也【yě】可【kě】理【lǐ】解为“得人心”,即“人和”。(得道【dào】的【de】意思【sī】为【wéi】施【shī】行仁政)得人心者,人【rén】心归顺,所【suǒ】到披靡,失人【rén】心者,人心相悖【bèi】,不攻自溃。因【yīn】而,第4段绝非多【duō】余的闲笔。

孟子及其弟子简介

唐代·孟子及其弟子的简介

...〔 ► 孟子及其弟子的诗(3篇)

猜你喜欢

种竹月馀稍觉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韵慰之 其一

明代王绂

东风无处不阳【yáng】春,小【xiǎo】草皆承雨露新【xīn】。底事独含憔悴色,多应不乐近嚣尘【chén】。

仲夏过红桥阻雨次日寻幽至暮 其二

清代戴亨

阴云留过客,携雨到柴门。杯酒谋邻叟,园蔬乞近村。

深灯连曙柝,幽梦绕山樊。自古唯萧索,方知重友伦。

东蒙秋日

清代程云

九日易为风,凄其远望同。碧山分雪白,黄叶变霜红。

客梦初闻雁,乡心久忆菘。祇今将改岁,何以谢东蒙。

九日

宋代方岳

逢人提菊卖,方省是重阳。

山晓雨初霁,江秋树亦凉。

秋兰篇

魏晋傅玄

秋兰映玉池,池水清且芳。芙蓉随风发,中有双鸳鸯。

双鱼自踊跃,两鸟时回翔。君其历九秋,与妾同衣裳。

汉武

宋代刘筠

汉武高台切绛河,半涵非雾郁嵯峨。

桑田欲看他年变,瓠子先成此日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