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辛弃疾的诗 > 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

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

[宋代]:辛弃疾

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

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(溪桥一作:溪头)

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【luě】过【guò】,惊飞了枝头喜鹊,清凉的晚【wǎn】风吹【chuī】来【lái】仿佛听【tīng】见【jiàn】了【le】远处【chù】的蝉叫声。在稻花的香气里,耳边传【chuán】来一阵阵青蛙的【de】叫声,好像在讨【tǎo】论,说今年是一个丰收【shōu】的好年景。

天【tiān】空乌云密布,星【xīng】星闪【shǎn】烁,忽明忽【hū】暗【àn】,山【shān】前下起了淅【xī】淅沥沥的小雨【yǔ】。往日的【de】小茅草屋还在土【tǔ】地庙的树林旁,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,它便【biàn】忽【hū】然出现在眼前。

注释

西江月:词牌名。

黄沙:黄沙岭,在江西上饶的西面。

别枝惊鹊:惊动喜鹊飞离树枝。

鸣蝉:蝉叫声。

旧时:往日。

茅店:茅草盖的乡村客店。

社【shè】林:土【tǔ】地庙附近的树林。社,土地神【shén】庙。古时,村有社树【shù】,为祀【sì】神处,故曰【yuē】社林。

见:同“现”,显现,出现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辛弃疾.稼轩词【cí】编年笺注.上海:上海【hǎi】古籍【jí】出版社,2007:312

2、程 帆.唐诗宋词鉴赏【shǎng】辞典.长沙【shā】:湖南教育【yù】出版社【shè】,2010:578-579

3、杨【yáng】 忠.辛弃疾词【cí】选译.成都:巴蜀【shǔ】书社,1991:178-180

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创作背景

  公【gōng】元1181年(宋【sòng】孝【xiào】宗淳熙八年),辛弃疾【jí】因受奸臣排挤【jǐ】,被免罢【bà】官,回到上饶【ráo】带湖家居,并在此生活了【le】近十五年。在此【cǐ】期【qī】间,他虽也有过短暂【zàn】的出仕经历,但【dàn】以【yǐ】在上饶居住为多,在此留【liú】下【xià】了不少词作。这首词【cí】即是其中年时代经【jīng】过江西上饶【ráo】黄【huáng】沙【shā】岭道时写的一首词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吴调公 等【děng】.唐宋词鉴赏【shǎng】辞典(南宋·辽·金卷).上海:上海辞【cí】书【shū】出版社,1988:1548-1550

2、程波【bō】 等.唐【táng】宋【sòng】词鉴赏集【jí】.北京:人民文学【xué】出版社,1983:9-22

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鉴赏

  从《西江月》前【qián】两【liǎng】句“明【míng】月别【bié】枝【zhī】惊鹊,清【qīng】风半夜鸣蝉”表面看【kàn】来,写的是风、月、蝉、鹊这些极其平【píng】常的【de】景物,然而经【jīng】过作者巧妙的组合【hé】,结【jié】果平【píng】常中就显得不平常【cháng】了。鹊儿的惊飞【fēi】不定,不【bú】是盘旋在一般树【shù】头,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。因为【wéi】月光明【míng】亮,所以鹊儿被惊醒了【le】;而【ér】鹊儿惊飞,自然也就会引起“别枝”摇曳。同【tóng】时,知了的【de】鸣叫声【shēng】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。夜间的鸣叫声不同【tóng】于【yú】烈日炎炎下【xià】的嘶鸣,而当凉风徐徐【xú】吹【chuī】拂时【shí】,往往特【tè】别感到清幽。总之,“惊鹊”和“鸣蝉”两句动中寓静,把半夜“清风【fēng】”、“明月”下的景色描绘得【dé】令人悠【yōu】然【rán】神往。

  接下来“稻花香【xiāng】里【lǐ】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【piàn】。”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【kōng】转移到田【tián】野,表【biǎo】现了词人不仅为【wéi】夜间黄沙【shā】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,更关心扑面而【ér】来【lái】的漫【màn】村遍野的【de】稻【dào】花香,又由【yóu】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【lái】的丰年【nián】景象。此时此地,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【huān】乐,尽在言表。稻花【huā】飘香【xiāng】的“香”,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,也【yě】是表达词人心头的【de】甜蜜之感。在【zài】词人的感觉里,俨然听【tīng】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,争说丰【fēng】年【nián】。先出【chū】“说”的【de】内容,再补“声【shēng】”的【de】来源。以蛙声【shēng】说【shuō】丰年,是词人的创【chuàng】造。

  前四句【jù】就是单纯的【de】抒写当时夏夜山道【dào】的景物和词人的【de】感受,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【yì】着丰收年景的【de】夏【xià】夜。因此,与【yǔ】其说这是夏景【jǐng】,还【hái】不如说是【shì】眼前夏景将给人们【men】带来的【de】幸福。

  下阕开头,词人就【jiù】树【shù】立【lì】了一座峭拔【bá】挺峻的奇峰,运用对仗手法,以加强稳定的【de】音【yīn】势。“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【shān】前”,在这里,“星”是寥落的疏星,“雨”是【shì】轻微的阵雨,这些【xiē】都是为了与上阕的【de】清幽【yōu】夜色、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。特别是【shì】一个“天外”一个“山【shān】前”,本【běn】来是遥【yáo】远而不可捉【zhuō】摸的,可【kě】是笔锋一【yī】转【zhuǎn】,小【xiǎo】桥一过,乡村林【lín】边茅店【diàn】的影子却意想【xiǎng】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。词人对黄【huáng】沙道上【shàng】的路【lù】径尽管很【hěn】熟【shú】,可总【zǒng】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【nián】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【zhōng】,竟【jìng】忘却【què】了【le】越过“天外”,迈过“山前”,连【lián】早【zǎo】已临近【jìn】的那【nà】个社庙【miào】旁【páng】树【shù】林边的茅店,也都没有察觉【jiào】。前【qián】文【wén】“路转”,后文“忽【hū】见”,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【le】分明临近旧屋的【de】欢欣【xīn】,又表【biǎo】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【tú】远【yuǎn】近的怡然【rán】自得的入迷程度,相得益彰【zhāng】,体现了作者深厚【hòu】的【de】艺术功底,令人玩味无【wú】穷。

  从表【biǎo】面上看,这首词【cí】的题材【cái】内容不【bú】过【guò】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,语言没有任何雕饰,没有用一【yī】个典故,层次安排【pái】也完全是平平淡淡【dàn】。然而,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,却有着词人潜心的【de】构思,淳【chún】厚的感情【qíng】。在这【zhè】里【lǐ】,读者也可【kě】以领略到稼轩【xuān】词于雄浑豪【háo】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。

辛弃疾简介

唐代·辛弃疾的简介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【sòng】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【zì】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【zú】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【rén】。出【chū】生时【shí】,中原已为金兵所【suǒ】占【zhàn】。21岁参加【jiā】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【rèn】湖北、江【jiāng】西【xī】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【lì】主抗金【jīn】。曾【céng】上《美芹十论【lùn】》与《九【jiǔ】议》,条【tiáo】陈【chén】战守【shǒu】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【jiā】统一【yī】的爱国【guó】热情,倾诉【sù】壮志难酬的悲【bēi】愤,对【duì】当时执政者的【de】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【yǒng】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【cái】广阔又【yòu】善化用前人典【diǎn】故【gù】入词,风格沉雄豪【háo】迈又【yòu】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【zhāng】与当政的主【zhǔ】和派【pài】政见不合,后被【bèi】弹劾落职,退【tuì】隐江西带湖。

...〔 ► 辛弃疾的诗(792篇)

猜你喜欢

述怀五十三首 其三十三

明代周是修

朔风号海甸,十月雪漫漫。画戟攒云暗,铁马蹴冰寒。

但顾主恩重,宁论北伐难。汉宫抵疏勒,敌骑净皋兰。

发潭州

宋代赵蕃

人言天宇澄,政好行远道。

秋阳既已后,朔风尚兹早。

落花

宋代赵鼎

花飞便觉【jiào】春容减,一阵【zhèn】狂风满地红【hóng】。可惜馀芳【fāng】留【liú】不得,夜深人静月【yuè】朦胧。

登江楼

宋代李宏

三江会合水交流,拥抱岚光送客舟。

只与寄诗身不到,老人可是负江楼。

和竹溪三诗·昌黎与孟简尚书书

宋代刘克庄

纷纷儒墨互攻排,此事吾尝体认来。

一向嵩山面空壁,一于骊岫拨残灰。

次韵赵端明万花园

宋代方岳

风逗湘帘雪絮飞,池痕雨过麹尘肥。

扬州十里春犹在,细柳营深解铁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