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李颀的诗 > 送刘昱

送刘昱

[唐代]:李颀

八月寒苇花,秋江浪头白。

北风吹五两,谁是浔阳客。

鸬鹚山头微雨晴,扬州郭里暮潮生。

行人夜宿金陵渚,试听沙边有雁声。

送刘昱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八月的芦苇和江边的浪花都是白色的。

北风吹着候风器,谁才是浔阳的客人呢?

雨后天晴,鸬鹚在山头停留,扬州的外城晚上生出潮水。

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岛上,可以听到沙滩边大雁的鸣叫。

注释

刘昱(yù):作者的友人。

苇【wěi】(wěi):芦苇。李时珍【zhēn】《本草纲目》:“苇【wěi】之初生曰【yuē】葭,未【wèi】秀曰芦,长成曰苇。”

浪头:掀起的波浪。

五两:古代的候风器,用鸡毛五两(或八两)系于高竿顶上而成。

浔(xún)阳:地名,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。

鸬鹚(lú cí):一种鸟【niǎo】,也叫水老鸦、墨鸦、鱼【yú】鹰【yīng】,属于鹈形目鸬【lú】鹚【cí】科。

郭:外城。

金陵:今江苏南京的古称。

渚(zhǔ):水中的小块陆地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力.《古代汉语词典》:商务印书馆,2014年3月第2版

送刘昱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【shī】是唐代诗【shī】人李颀【qí】宦游江南送别朋友刘昱时所作。刘昱【yù】不【bú】知【zhī】何许【xǔ】人,从诗【shī】中可考【kǎo】见的,他与李颀是朋友,但关系并不【bú】十【shí】分【fèn】密切,两人当时同在【zài】镇江扬州这一【yī】带。八【bā】月间,刘昱溯江【jiāng】西上,准备到九江去,李颀作此【cǐ】诗送别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萧涤非 等.《唐【táng】诗鉴赏辞典》:上海【hǎi】辞书出【chū】版社【shè】,1983:108-109

送刘昱鉴赏

  这是一【yī】首送别诗。诗【shī】在有【yǒu】情无情之间,着【zhe】笔淡永,但也并不是敷【fū】衍应酬。

  诗一开头,就【jiù】以景衬情,渲染了离别的气氛:“八月寒苇花,秋江浪头白。”八月秋意凉,岸边的苇【wěi】花是白【bái】色的,江中的浪头也是白【bái】色的,再【zài】加【jiā】上秋风瑟瑟【sè】,于【yú】是,浪花借助风力打湿苇花,苇花则随【suí】风而扑【pū】向浪花,两者似乎浑然一“白【bái】”了。这“白”,不是【shì】严冬霜雪之白,也不【bú】是三春【chūn】柳絮梨花之白,而是凉秋【qiū】八月【yuè】之白【bái】,既不绚【xuàn】烂,也不凛【lǐn】烈,而是素净萧疏。此诗将芦花与秋江浪花联想在一起,让人感受到一片雪白的情境之中【zhōng】,纯【chún】洁的友情【qíng】之【zhī】爱白【bái】浪【làng】滔天——那种“芦花一白万顷雪”的情景之美,也【yě】就构【gòu】成了【le】雪【xuě】花一样翻腾的江水了【le】。其时,北风吹动船桅上的“五两”,似【sì】乎在催赶着离客。“浔阳客”,表明了船的去【qù】处。浔阳,在镇【zhèn】江的西南方,北【běi】风【fēng】恰【qià】是顺风。看来,船【chuán】就要趁【chèn】好风【fēng】而开【kāi】动了。那么,“谁是【shì】浔阳客?”当然是刘【liú】昱,这一【yī】点,诗人【rén】明白,读者也【yě】明白。然而诗却故意【yì】用设问句式【shì】,使文气突起波澜,增强了韵味。八【bā】月【yuè】风【fēng】高【gāo】,苇【wěi】寒浪白,谁也【yě】不会愿意风行水宿。眼前刘昱【yù】偏偏要【yào】冒风波【bō】而远去【qù】浔阳【yáng】,因【yīn】而“谁是【shì】”一问,言【yán】外之意,还是希望刘昱且住【zhù】为佳。诗心至【zhì】此而更【gèng】曲,诗味至此而更永。

  可是【shì】刘昱究竟是留【liú】不【bú】住的【de】。北风吹着五两,何况雨止潮【cháo】生,又具备【bèi】了扬帆启碇的条件【jiàn】。“鸬鹚山【shān】头微雨【yǔ】晴,扬州郭里暮潮生”,这【zhè】两【liǎng】句并不是泛泛写【xiě】景【jǐng】,而是既暗示离客之将【jiāng】行,又补【bǔ】点出启行的地点(鸬鹚山当在镇江【jiāng】一带,其地已不可考)。而诗【shī】由此也已从前【qián】面的【de】入声十【shí】一陌韵而转用八【bā】庚韵,给人以清新【xīn】之感,与这两句所表现的秀【xiù】丽景【jǐng】色是【shì】十分和【hé】谐的【de】。于是,刘【liú】昱在这【zhè】风高【gāo】潮涨【zhǎng】雨霁天晴之【zhī】时走【zǒu】了。诗人伫立凝望【wàng】着远去的客船【chuán】,不禁想道:今宵客【kè】船【chuán】会【huì】在【zài】哪里夜【yè】泊呢?“行人【rén】夜宿金陵渚,试听沙【shā】边【biān】有雁声【shēng】。”一般送【sòng】客诗,往往【wǎng】易落入送别时依依不舍【shě】,分别【bié】后惆【chóu】怅独归这一窠臼【jiù】,而李颀却把丰富的【de】想象力运用到行客身上【shàng】,代行人设想。身【shēn】在此【cǐ】,而心随友人远去。后来北宋柳永《雨霖铃【líng】》词中的【de】“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【liǔ】岸,晓风残月”,用的也是这种手法。诗人推想【xiǎng】刘昱今夜大概【gài】可以停【tíng】泊金【jīn】陵江边了,那时,耳边会传来一【yī】阵阵凄凉的雁叫声。苇中【zhōng】有雁,这是常见的,因【yīn】而诗【shī】人由镇江江边的芦苇,很容易联想到雁【yàn】。但仅仅【jǐn】这样【yàng】理解还不【bú】够。雁是合群性的禽鸟【niǎo】,夜宿苇中也是群【qún】栖的,群栖时一般不【bú】发声,如果发出鸣【míng】声【shēng】,那【nà】一定是【shì】失群了。刘昱单【dān】身往浔阳,无异于孤雁离群,那么夜泊闻【wén】雁,一定会联想【xiǎng】到镇江的那些朋友,甚或深悔此行。“试【shì】”字,即暗含比【bǐ】意【yì】。反过来,留着的人【rén】都思念刘昱【yù】,这就不必说了。末句既以“雁”字呼应芦苇,又从雁【yàn】声【shēng】发生联想【xiǎng】,委婉蕴藉,毫无显豁呈露【lù】之气【qì】,别有一番情味【wèi】,开后【hòu】来神韵之【zhī】风。

  此诗虽然是一首古体【tǐ】诗,但在古拗中时【shí】有律句,在散【sàn】漫【màn】中夹带对偶【ǒu】,丰富多【duō】姿。如第一段【duàn】头【tóu】两句都是拗句,而第三句用律句;第二段四句七言诗【shī】,除第【dì】一句【jù】是连【lián】下五个【gè】平声【shēng】字【zì】的【de】拗句外,其余三句【jù】都是格律严整的律句,与七律【lǜ】仄起式的第二、三、四句平【píng】仄格律全同,在【zài】声【shēng】律【lǜ】上兼有铿【kēng】锵【qiāng】顿挫的音【yīn】乐感【gǎn】、柔和婉谐的美感。再如“鸬鹚山头微【wēi】雨晴,扬州郭里【lǐ】暮【mù】潮生”两句,在前后一片散【sàn】漫之中,突然插【chā】入工【gōng】整的对【duì】偶句,正【zhèng】所谓“于局势散漫中求整【zhěng】饬【chì】”(《说诗晬语》),错【cuò】落有致,别具一格。在声韵与情【qíng】境的配合方面【miàn】,第一段用节拍急促的【de】五言诗,配以短促【cù】的入【rù】声韵,抒写临别时激烈的情怀;第二段,情境由激烈转为舒【shū】展,声韵也随之转换,变五言【yán】为七言,化急节为慢【màn】声,配上悠【yōu】扬的平声韵,更【gèng】显【xiǎn】情深意切。

李颀简介

唐代·李颀的简介

李颀

李颀(690-751),汉族,东川(今四川三台)人(有争议),唐代诗人。少年时曾寓【yù】居河【hé】南登封【fēng】。开元十三年进【jìn】士,做过新乡县尉【wèi】的小官【guān】,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,风格【gé】豪【háo】放,慷【kāng】慨悲凉,七言【yán】歌行尤【yóu】具特色【sè】。

...〔 ► 李颀的诗(135篇)

猜你喜欢

高士颂九十一首 其七十一 韩康

明代黄省曾

伯休谢俗,斸药青冥。通都树价,细女举名。飘然改业,遐蔽霸陵。

佯随国聘,俄蹈虚真。

癸巳九月朔日与贻柏漫堂暮阑薇室夜饮海陵分韵得觅

秦鸿

风兮吾心【xīn】其淅淅,云兮吾身其幕幕。天兮【xī】吾【wú】道行【háng】踧踧,日【rì】月吾章光焃【hè】焃。

燃此电炬照【zhào】斯堂【táng】,烛【zhú】此数子如孩嘻【xī】歒赥。壶【hú】觞共引【yǐn】祛霜风,座中暂卸鞍鞯靮。

颂古十八首

宋代释师一

举手攀南半,移身倚北辰。

出头天外看,须是个般人。

建炎己酉十二月五日避乱鸽湖山十绝句 其三

宋代王庭圭

幡【fān】竿插入千岩底【dǐ】,鸟语飞来【lái】绝壁间。洞口行【háng】人迷处所,不知钟梵锁孱【chán】颜。

步虚词二十三章 其十四

沈鍊

轩黄方好道,我本列仙才。每过蓬莱岛,曾上凌云台。

非无远游意,自多尘世哀。眷风回玉管,夜月隐金罍。

秋柳 其三

近现代许南英

怯寒先著薄绵【mián】衣,竟【jìng】与三春意态非。已似【sì】韦娘金缕尽,那堪苏小玉【yù】绳稀【xī】?

楼台有【yǒu】客怜相望,燕雁凭君【jun1】记代【dài】飞。一【yī】为停【tíng】骖思往事,宦情、乡梦两【liǎng】相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