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莠的成语

有关莠的成语

有关莠的成语共收录9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良莠不齐莠:长得像谷子一样的【de】野草。庄稼和【hé】野草【cǎo】混杂在【zài】一起分不出来。比喻好【hǎo】人【rén】坏人在一起不易区分。清 纪昀【yún】《阅微草堂笔【bǐ】记》:“至我辈【bèi】中【zhōng】,好丑不一,亦如人【rén】类之内,良莠不齐。”
稂不稂莠不莠既不象稂,也不象莠。比喻不成材,没出息。清·吴【wú】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【huí】:“人生世上,难得的是这【zhè】碗【wǎn】现成饭【fàn】,只管‘稂不稂【láng】莠【yǒu】不莠【yǒu】’的到几时。”
不稂不莠稂【láng】:狼尾草【cǎo】;莠:狗尾草。本指禾苗中中【zhōng】无野【yě】草【cǎo】。后比喻人不成才【cái】,没出【chū】息。《诗【shī】经 小【xiǎo】雅 大田》:“既坚既好,不稂不莠。”朱熹【xī】集【jí】传:“稂,童粱;莠,似苗。皆害苗之草也。”
良莠不分莠:狗尾草,比喻坏人。指好人坏人混在一起,难以区分。《清史稿 吴杰传》:“未剿【jiǎo】遽抚,良莠【yǒu】不【bú】分。兵至,相率归诚;兵退【tuì】,复出【chū】焚掠。”
稂莠不齐有好人也有坏人,好的坏的混在一起。
良莠混杂莠:狗【gǒu】尾草【cǎo】。好苗和野草混杂在【zài】一起。比喻好人坏【huài】人混杂在一起,难以区分【fèn】。
良莠不一莠:狗尾【wěi】草,很象谷子,常混在禾苗中【zhōng】。比喻好人【rén】坏【huài】人【rén】都有,混杂在一起【qǐ】。难以区【qū】分。同【tóng】“良莠不齐”。《清【qīng】史稿【gǎo】 觉罗满保【bǎo】传》:“闽、浙两省棚民,以种麻靛、造纸【zhǐ】、烧灰为业,良莠不一【yī】。”
良莠淆杂淆:混【hún】淆。杂【zá】:混杂。好坏混【hún】在一起。比喻好人和坏人【rén】难以区分。亦作“良莠混【hún】杂”《清史稿·萧【xiāo】永藻传》:“开山【shān】发矿【kuàng】,多人群聚,良莠混杂,臣通饬严禁【jìn】。”
好言自口,莠言自口莠【yǒu】言:坏话。好话出自【zì】他的口【kǒu】,坏话出自他的口。指人说【shuō】话反复无【wú】常。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:“好言【yán】自口【kǒu】,莠言自口。忧心【xīn】愈愈,是以有侮【wǔ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