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àn

避难


拼音bì nàn
注音ㄅ一ˋ ㄋㄢˋ

繁体避難
词性动词


避难

词语解释

避难[ bì nàn ]

⒈  逃离战争或动乱不安的地方。

take refuge;

⒉  寻求庇护所。

seek asylum;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躲避灾难或迫害。

《韩非子【zǐ】·说【shuō】林上》:“庆封 为乱於 齐 而欲走 越【yuè】,其族人曰:‘ 晋 近,奚不【bú】之 晋 ?’ 庆封【fēng】 曰【yuē】:‘ 越 远,利以避难【nán】。’”
《三国志·魏志·袁涣传》:“遭天下乱,避难 交州。”
元【yuán】 王晔 《桃花女【nǚ】》第三折:“这的是我避难的【de】机谋【móu】,趓灾的见【jiàn】识。”
机灵 《香雪海【hǎi】·感激与祝愿》:“我正【zhèng】在 香港【gǎng】 政治避难,并参【cān】与筹【chóu】备 香港 《文汇【huì】报》的创刊【kān】。”

⒉  谓避开困难。

《孔子家语·屈节》:“夫勇者不避难,仁者不穷约。”
唐 韩愈 《唐【táng】故赠绛州刺史马府【fǔ】君行【háng】状》:“其守官【guān】恭慎举【jǔ】职,其朝【cháo】献奉父命不避难。”
《元史·良吏传一·卜【bo】天璋》:“天璋 曰:‘国步方艰,吾年八十,恒惧弗【fú】获死【sǐ】所耳,敢避【bì】难乎?’”
戴裔【yì】煊 《宋代钞【chāo】盐【yán】制度研究》第二编第【dì】六章四:“客贩钞盐,趋易而避难【nán】。”

国语辞典

避难[ bì nàn ]

⒈  逃避灾难或迫害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一〇回》:「嵩自陈留避难,隐居瑯琊。」
《儒【rú】林外史【shǐ】·第四一回》:「此时多失【shī】意【yì】之人,安知其【qí】不因避难【nán】而来此地【dì】?」

避乱 避秦 逃亡 亡命

分字解释


※ "避难"的意思解释、避难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文丰耳闻目见,都是全躯避难之徒,长叹一声,顺着花荫走去。

2.如【rú】果整改措【cuò】施大【dà】而【ér】化【huà】之【zhī】、笼而统之,整改行动避重就轻、避【bì】难就易,那么不仅不可能真正解【jiě】决问【wèn】题、兑现承诺,而【ér】且影【yǐng】响党员干部的形象和广大官兵的信心。

3.然而,安全工作取得【dé】的巨大【dà】成绩,让全连【lián】官兵心生自豪的【de】同时,也让一【yī】些人滋生出“消极保安全”的【de】思想【xiǎng】,训练出【chū】现【xiàn】避【bì】难【nán】就易、避实就虚等现象。

4.吉【jí】尔【ěr】吉斯【sī】坦抗拒来自乌兹【zī】别克斯【sī】坦的强大压力,在安【ān】集延市屠杀事【shì】件【jiàn】中援【yuán】救了439名的难民,而罗【luó】马尼亚也给他们提供了暂时的避难所。

5.曾【céng】于【yú】辽东避难,后助北【běi】海相孔融对抗黄巾管亥【hài】,善用勇略【luè】,为孔融联【lián】结平原相刘备,击溃【kuì】贼众,声名更噪。

6.追求道德完【wán】美其实正是避难【nán】者选择逃离的原因,这种追求【qiú】把政治上受迫害【hài】者【zhě】与其原【yuán】来所在国【guó】的政【zhèng】治上随【suí】波逐流者和罪【zuì】犯【fàn】区分开来。赫塔·米勒【lè】

7.学问是富贵者的装饰,贫困者的避难所,老年人的粮食。

8.仁心寺在风雨【yǔ】飘摇中【zhōng】昂然屹立,众多百【bǎi】姓【xìng】群聚该寺和莲【lián】花宝地避【bì】难。

9.所【suǒ】谓避难所,就是【shì】在你【nǐ】失意、困难【nán】、无处【chù】躲避时,有一个【gè】地方始终在哪里,静【jìng】静地等候。吕【lǚ】亦涵

10.组织训练【liàn】避难就【jiù】易、避重就轻,危不【bú】施训、险不练兵,人为【wéi】降标准,消极【jí】保安【ān】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