偃旗息鼓的成语故事


偃旗息鼓

拼音yǎn qí xī gǔ

基本解释偃:放倒;息【xī】:停【tíng】止【zhǐ】。原指秘密行军;不暴露目标。后用以指休战或不【bú】声【shēng】不【bú】响【xiǎng】停止行动。

出处晋 陈寿【shòu】《三国志 蜀【shǔ】志 赵云传》:“成【chéng】都既定,以云为翊军【jun1】将军【jun1】。”裴松【sōng】之注引《赵云【yún】别【bié】传【chuán】》:“云入营,更大【dà】开门,偃旗息鼓,公军疑云有伏兵,引去【qù】。”


偃旗息鼓的典故

《三国【guó】志?蜀志?赵云传》中记载:在一【yī】次战斗中,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【xià】侯渊【yuān】,并夺取了战【zhàn】略要地。曹操【cāo】非【fēi】常恼火,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,亲率20万大【dà】军向阳平关大【dà】举进攻。黄忠【zhōng】、张著商议趁【chèn】夜【yè】烧劫魏【wèi】军粮草。临行【háng】前赵云和他们约【yuē】定了返回时【shí】间,过期不归【guī】就带兵出寨接应,正【zhèng】与曹操【cāo】亲自统率的部【bù】队相遇。赵云同曹军【jun1】厮杀起来,把曹【cáo】军打得丢【diū】盔弃甲,救回了黄【huáng】忠【zhōng】和张【zhāng】著。

曹操没有善罢甘休,指挥大队人【rén】马追杀赵云【yún】,直【zhí】扑蜀【shǔ】营。赵云的副将张【zhāng】翼见赵云已退回本寨,后面【miàn】追兵来势凶猛,便【biàn】要【yào】关闭寨门拒守。赵云下令【lìng】大开【kāi】营【yíng】门,偃旗息鼓,准备放曹军【jun1】进来;一面【miàn】又命令【lìng】弓弩手埋伏【fú】在寨内外,然后【hòu】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【kǒu】等【děng】候敌【dí】人。

生性多疑【yí】的【de】曹操追到【dào】寨门【mén】口,心想,寨门大开,必【bì】有伏兵,即【jí】匆【cōng】忙下【xià】令撤退【tuì】。就在曹【cáo】操调【diào】头后退的时候【hòu】,蜀军营里金鼓齐鸣,杀声震天,飞箭如雨般向曹军射【shè】击。曹军惊【jīng】慌失【shī】措,夺路逃命,自相践踏。赵云【yún】趁势【shì】夺了曹军的粮草,杀死了曹【cáo】军大【dà】批兵马【mǎ】,得胜回营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偃旗息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绘影绘声 清 忧患余生《<官场现形记>序》:“而壹意孤行,为若辈绘影绘声,定一不磨之铁案。”
没颠没倒 元 李行道【dào】《灰阑记》第二折【shé】:“你两个都【dōu】不为年【nián】纪老,怎么的便这般【bān】没颠没【méi】倒【dǎo】,对官【guān】司【sī】不分个真假,辨个清浊【zhuó】。”
患难与共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越【yuè】王勾【gōu】践世家》:“越【yuè】王为人【rén】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【huàn】难【nán】,不【bú】可与共乐。”
一塌糊涂 清 曾【céng】朴《孽【niè】海花》:“与其顾惜【xī】场【chǎng】面【miàn】,硬充好汉,到临了弄【nòng】的一塌糊涂【tú】,还不如【rú】一老一实【shí】,揭破【pò】真情,自寻生路。”
四书五经 汉 班固【gù】《白虎通【tōng】 五经》:“五【wǔ】经何谓?谓《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也。宋 朱【zhū】熹着有《四【sì】书【shū】集注》。
鬼烂神焦 唐 韩【hán】愈《陆浑【hún】山【shān】火和皇甫湜用其韵》:“截然高周烧【shāo】四垣,神焦鬼烂无逃门【mén】。”
学而时习之 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”
牛口之下 《史【shǐ】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夫五羖大夫,荆之鄙人也。闻秦缪公【gōng】之【zhī】贤而原望见,行【háng】而无资,自【zì】粥于秦客,被褐【hè】食牛【niú】。期年,缪公【gōng】知之,举之牛口之下【xià】,而【ér】加之百姓之上,秦国莫敢望焉【yān】。”《吕氏【shì】春秋·举难》等【děng】又载有宁戚饭牛【niú】得到齐桓公赏识的【de】事【shì】。
屈指一算 曾朴《孽【niè】海花》第四回【huí】:“匆匆过了中秋【qiū】,雯青屈指一算,那天正【zhèng】是出场的【de】末日。”
仁义道德 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【yù】闻【wén】仁义道德之说【shuō】,孰从而【ér】听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