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身取义的成语故事


舍身取义

拼音shě shēn qǔ yì

基本解释舍:舍弃;身:生命;取:求取;义;正义。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

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【kē】《孟子·告【gào】子上》:“生,亦我【wǒ】所欲也,义,亦我【wǒ】所欲也。二【èr】者不可【kě】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


舍身取义的典故

春秋末期,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。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【xiāng】子,他潜入【rù】赵襄子的【de】宅【zhái】内行【háng】刺【cì】未遂。赵襄【xiāng】子佩服他的【de】义气放了他【tā】。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,吞下烧红的炭【tàn】使声音变哑【yǎ】,再次去行刺【cì】未遂而【ér】自杀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舍身取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假公济私 元【yuán】 无【wú】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【kěn】和他干罢了也【yě】呵!”
缘悭分浅 明·西湖【hú】渔隐主【zhǔ】人《欢【huān】喜【xǐ】冤家》第22回:“缘悭分浅,不获再睹【dǔ】丰仪【yí】。”
天涯海角 唐 吕岩《绝句》:“天涯海角人求我,行到天涯不见人。”
遗形藏志 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上德不德》:“遗形藏志,与道相得。”
材轻德薄 宋 朱【zhū】熹【xī】《论臧否所部守臣状》:“熹委是【shì】材轻德薄,不【bú】足取信,岂复【fù】更敢【gǎn】臧【zāng】否人【rén】物。”
目不转睛 晋 杨泉《物理论》:“子义燃烛危坐【zuò】通晓,目【mù】不转睛,膝不【bú】移【yí】处。”
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毁之。”
信以为真 明 冯梦龙《醒世【shì】恒言》:“只因他平【píng】日冒称是宰相房【fáng】玄【xuán】龄【líng】之后,在人前【qián】夸炫家世,同【tóng】僚中【zhōng】不知他的来历,信以为真【zhēn】,把他【tā】十分敬重。”
三三两两 南【nán】宋 郭茂倩《乐府【fǔ】诗集 清【qīng】商曲辞【cí】四 娇女诗》:“行不独自去,三三两两俱。”
歌舞升平 元 陆文圭《<词源>跋》:“淳祐、景定【dìng】间【jiān】,王【wáng】邸侯【hóu】馆,歌舞【wǔ】升平,居生处乐,不知【zhī】老之将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