罄竹难书的成语故事


罄竹难书

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

基本解释罄:尽;竹: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;书:写。用尽【jìn】竹子也【yě】难【nán】以写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【dé】写【xiě】不完【wán】。多形【xíng】容罪恶【è】累累。

出处《旧【jiù】唐【táng】书【shū】 李密传》:“磬【qìng】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【qióng】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【jìn】。”


罄竹难书的典故

李渊自从在太原起兵以后,自任为大将军,积极地向隋军进攻。

这【zhè】个时候【hòu】,突【tū】厥的力【lì】量很【hěn】强,李渊【yuān】因为一方面担心突厥坏事,一方【fāng】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【piāo】悍的【de】胡【hú】马,所以听从【cóng】别人的建议,向【xiàng】突【tū】厥的始毕可汗谈和,双【shuāng】方约定:“若得攻【gōng】入长安,民众土地【dì】归于唐,金【jīn】玉缯帛归于突厥。”

李渊为争取人心,大开粮仓,救【jiù】济灾民,并且乘机【jī】招募义兵。然而,这【zhè】些义兵都【dōu】是乌合【hé】之众,没有经过检阅练【liàn】习,所以带领起来【lái】万分辛苦。

此时,李密在【zài】现在【zài】的河南【nán】省东部,拥【yōng】有极【jí】大的力量【liàng】,而且【qiě】发表了一篇【piān】著名【míng】的檄文声【shēng】讨隋炀帝,其中的名句有“罄南山之【zhī】竹【zhú】,书罪无穷【qióng】;决【jué】东海【hǎi】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 这句话的意思是【shì】,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【cè】,也写不完【wán】炀帝的罪状。罄是用尽【jìn】的【de】意思【sī】。用东海的滔滔大水,也洗不完炀帝的罪恶。以后我们形容罪状【zhuàng】之多,写【xiě】都写不完,称之为“罄竹难书”,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。

自从这一篇檄文一【yī】出【chū】,海内轰动,人【rén】人传阅,李密的声势如日中天,各地反隋的领袖如【rú】窦【dòu】建德和【hé】徐圆【yuán】朗等纷纷上表,劝请李密【mì】即天子位,李【lǐ】密却以为洛【luò】阳尚未拿【ná】下【xià】,还不【bú】必急在一时。

因【yīn】为【wéi】李密的声势浩大,所【suǒ】以【yǐ】李渊想要【yào】来拉拢他,遣使通书。李密自以为力量【liàng】雄厚,要求李渊率【lǜ】领步【bù】骑数【shù】千到河【hé】南来,当面缔结盟【méng】约,由李【lǐ】密自任盟主。

李渊不敢得罪李密【mì】,却又不想跑到河南去。他笑着说:“李密这个人如此【cǐ】夸矜自大,我正【zhèng】准备进【jìn】兵关中,如果【guǒ】一【yī】口回绝他【tā】,等【děng】于平【píng】白又多了【le】一个敌人【rén】,不如拍拍他【tā】的【de】马屁,使他更为骄傲【ào】,然后再慢【màn】慢观【guān】看鹬蚌相【xiàng】争,好来【lái】坐收渔利。”

于是,李【lǐ】渊就命令温大雅【yǎ】回了一封书【shū】信给李密,信上说【shuō】:“天生【shēng】万民,必有司牧,当今【jīn】能【néng】为司【sī】牧,作为【wéi】天子者【zhě】,除了你还有什么人?老夫【fū】年【nián】逾知命 知命【mìng】为【wéi】五十岁【suì】 ,没有这个野心了。愿意跟着大【dà】弟你,攀鳞附翼。”

李密见到信,看得眉开眼笑,乐不可支。从此,对李渊深信不疑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罄竹难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宾至如归 先秦【qín】 左丘明《左【zuǒ】传 襄【xiāng】公【gōng】三十一年》:“宾至如归,无宁灾患,不畏寇【kòu】盗,而【ér】亦不患燥湿。”
混淆是非 清 陶曾佑《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》:“锢蔽见闻,淆混是非。”
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 宋 释【shì】普济《五【wǔ】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【tǐ】柔【róu】禅【chán】师》:“进前即触途成滞,退后【hòu】即噎气填【tián】胸,直得上天无路,入地无【wú】门。”
帮倒忙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94章【zhāng】:“无形【xíng】中,你们是帮倒忙【máng】,往我马之悦这边儿【ér】赶人哪!”
望风扑影 清·石玉昆《三【sān】侠五义【yì】》第51回:“蒋平道【dào】:‘知道五弟【dì】向何方而去?不是望风【fēng】扑影么?’”
严刑峻法 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丙吉传【chuán】》:“后遭条狱之诏,吉扞拒大难,不避严刑峻法。”
结党营私 宋 朱熹《朱【zhū】文公【gōng】文集 戊申封事》:“宰【zǎi】相植党营【yíng】私,孤负任使。”
繁文缛节 宋 苏轼《上圆【yuán】丘合祭【jì】卞议【yì】》:“省去繁文末【mò】节【jiē】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
目不转睛 晋 杨泉【quán】《物理论》:“子义燃烛危坐【zuò】通晓,目不转睛,膝不移处【chù】。”
经纬天下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普施明法,经纬天下,永为仪则。”